欢迎光临上海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郑煦缺席美术史并不公允

■黎向群(知名艺术评论家)

郑煦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画家,以人物画名于世,与蒋莲的人物画的取法、用笔以及风格接近。蒋莲是嘉道年间岭南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无体不习,追踪唐、仇,饶有特色。郑煦人物画成就却不在蒋莲之下,无论在构图、用笔、用墨、设色、意境诸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郑煦(1858—?),字霁林,晚年常署“优钵罗庵主”。广东香山人。郑煦的工笔人物最为擅长,花卉草虫兼能。他传世的作品多在民间故老相传。目前见到的作品,创作时间1887年至1940年之间,即29岁至82岁。1917年的《赏梅图》、1923年的《春色图》团扇、1923年的《降龙图》扇面、1925年的《遗砚图》横披、1940年(82岁)的《仕女图》等,工写人物设色画为主,偶有水墨本,形制以立轴、扇面、横披居多。以若虚斋藏其1887年创作《桃花源记图》团扇为最早。上述作品大致能反映他绘画的创作历程和风貌。

若虚斋藏郑煦《桃花源记图》团扇,为其29岁时创作工写结合的人物山水画,其特点是在一个小小空间里,将《桃花源记》的人物、景物细致地刻画出来,人物栩栩如生,景物丰富多姿,设色淡雅,形态生动。此轴为绢本,纵25厘米、横25厘米,款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丁亥双渡河日为梦余尊兄大人大雅鉴正!香山小弟郑燎霁林甫写。”旁钤:“大吉羊”朱文印。丁亥双渡河日,即1887年,“双渡河日”,七夕日。“甫写”,指刚写之意。他青年时曾用名“郑燎”,已使用“霁林”字号,“梦余”者,待查也。

此扇突出展现渔人忘路,误入桃花源,受到当地人交往的情景及桃花源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画面由渔人、二男一女、小童、小狗、牧童、水牛构成,桃花树掩映其中,老梅苍古,形态多姿,以雪白颜色点缀朵朵桃花,光彩夺人。渔人头戴草笠,脚穿草鞋,手持船桨舍船上岸,惊现衣着得体的两男一女,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黄发垂髫。接着,留有胡子的衣冠整洁的长者,作揖热情地与渔人招呼,身后站着一男一女,女子身背着一个小孩,旁边桃花树旁,一个老太太右手拄着拐杖,左手牵着一个小孙子,前面站着一只小花狗,他们看见陌生的客人到来,目光显得有点惊讶。岸边牧童坐在水牛的背上手握笛子,发出清脆的笛子声。背景由湖面、水草和远山组成,远山构成一个“V”字形,一排房屋隐约于其中,水面宽阔,水草丰茂。款识用蝇头小行草节录《桃花源记》,书风秀雅逸致,有赵孟頫、文征明的笔意。

“人在异乡为异客。”郑煦退休之后,定居鼓浪屿,以书画自娱。虽为清末民国的著名画家 ,但我查阅了《岭南画征略》《广东画人录》《广东美术史》《闽台历代国画鉴赏》等文献资料,并没有收录到郑煦的辞条和画作。福建在收集和整理地方美术文献的时候,郑煦未必入籍福建,通常被视为入闽名人,未必将他收录其中。而他原籍广东,由于他青年时期便背井离乡,在外地任职的时间长,退休后又不返回故乡养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其遗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上海之声 shh.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