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养老投资面面观】关于养老,你怎么看?|个人养老金基金调研报告①

你是否听闻过“别等老了再去规划养老”的告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14.1175亿人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0978亿,占比近15%。

今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周脉耕等人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到2035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或将增长到81.3岁。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长寿时代到来,养老话题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很多年轻人也不再避讳谈论养老,而是开始主动了解、提前规划,希望尽早搭上养老投资的“长途列车”。

2022年11月,随着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公募基金中的养老目标基金,成为个人养老金制度下的重要投资品种。

如今,个人养老金制度施行满一周年,关于养老和养老投资,投资者有哪些想法?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及养老目标基金,投资者的整体认知度如何?投资者是否愿意跑上这一程“马拉松”?

为更好地了解投资者对养老的看法及其养老投资行为特征,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行业机构易方达基金共同发起了此次调研,希望从中一窥投资者的“养老观”。

本次调研问卷发出后,收到大家的积极反馈,最终一共收回有效问卷2324份。在这些受访者中,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约60.2%,女性占比约39.8%;从年龄来看,90后占比约48.7%,80后占比41.3%,70后占比8.6%,其余年龄段占比约1.4%。

未雨绸缪,养老意识正在生根发芽

如今,“养老”已经成为大众热搜的关键词,那么养老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呢?

从调研结果看,多数人认为“三十而立”后可以开始考虑养老问题。58.5%受访者表示,将在30-40岁开始考虑养老问题;16.6%的受访者认为,40-50岁会开始考虑养老问题。还有将近1/4的受访者,认为养老规划要更早,30岁之前就可以开始了。


调研结果显示出一个可喜的趋势,越年轻的人群,越倾向于尽早考虑养老问题。70后中有36.5%的人认为30岁之前可以开始考虑养老,而80后中持此观点的人升至48.8%,到了90后这一代,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74.9%。

知易行难,养老规划付诸实践了吗?

当前,我国居民的养老意识正在逐渐生根发芽,但这一意识转化为普遍的实际行动尚需时日。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中只有28.2%的人表示已经制定了养老规划且已经付诸实践,58.3%的人虽然已有规划,但还没有行动起来。


从具体数据来看,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在面对养老这个问题时,已规划但还未实施的人群比例都是最大的。可见,大多数受访者的养老准备都还停留在脑海中。所谓“知易行难”,从规划到实践,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但在年龄较长的人群中,已有规划并实施的人群比例较高。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养老紧迫感随之增强,这会促使人们将养老储备提上日程。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积累养老储备,实现品质养老,需要更长的时间。不妨尽早做好科学合理的养老规划,尽早开启养老投资并长期坚持下去,让复利效应更充分发挥,为退休生活增加一份保障。

优雅老去,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那么,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需要多少钱?

从受访者的选择来看,100-150万元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目标;还有约24%的受访者认为,至少要150万元以上才能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


为了拥有更好的养老生活,超半数受访者表示每月愿意拿出1000-3000元进行投资,占比53.4%;有23.2%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可投资的金额在500-1000元;有约13%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可投资3000-5000元。


注重安全,多数人养老投资求稳

事关养老钱的投资,人们对风险天然更加敏感。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53.7%的受访者表示,在养老投资过程中,只能承受5%以内的阶段性亏损;更有8.3%的受访者表示,无法接受养老投资的钱有任何阶段性亏损。

而可以承受5%-15%阶段性亏损的受访者比例为31.5%;仅有6.5%的人表示,在养老投资中能够承担的阶段性亏损在15%以上。


养老投资是一场用长钱进行的长跑,需要兼顾资金安全性和长期收益率。去年11月,国家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制度安排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投资于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金融产品,力求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收集到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情况和参与程度,下一篇报告将为大家呈现这一结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之声 shh.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