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家长务必做好这几件事

记者丨李宇欣



山西大同小学生极端霸凌事件带来的热议,一直还在持续。

对于当地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不但公众觉得不太能接受,就连教育圈内也有不同声音,媒体们也对此表示了高度关注。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这个处罚力度轻了点。详情大家可以看看这篇——《央媒愤怒发声:如此极端的校园霸凌竟然只是批评教育!立法该跟上时代了》。



施暴者家长代笔写的道歉信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家长表示了担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也很怕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作恶的一员。

从家长群中的议论来看,尤其是选择了寄宿的家庭,对此更是十分担心。

所以,今天我们就抛开是否“惩罚过轻”“处罚不公”等问题,而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一起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不被人欺负,又如何避免让孩子成为那个人人喊打的小恶魔?

在展开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先问家长一组问题——

▸ 你知道孩子在学校有哪几个好朋友吗?

▸ 你知道这些朋友的具体情况吗?

▸ 你知道孩子最近在忙什么吗?

▸ 你知道孩子最近的真实心情吗?

▸ 你的孩子是否什么都愿意跟你分享呢?

▸ 在跟孩子交流时,你是否注意到他是否有戾气呢?

这些问题看似与霸凌无关,实则是校园霸凌的“探测器”。

因为,不少家长往往更多在关注孩子的吃穿、成绩,却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关心较少。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家长,那就要高度注意了,因为这种“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态度,很容易为校园欺凌留下“盲区”。

比如此次极端霸凌事件,在孩子出现成绩下降、轻生等异样后,妈妈竟然还劝解孩子学习压力不要太大,而最后发觉出霸凌苗头的竟然是家里的奶奶。

我们不愿意再去苛责这对已经压力重重的父母,可是,对于更多的父母们来说,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反思。

所以,要想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家长首先不能漠视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关心和关爱,一定要让孩子敢于跟父母开口、愿意跟父母分享。这样即便不幸发生,孩子也有自信“开口”说出自己遭遇的一切。

再来说发生了类似打人的欺侮行为该怎么办。

一类家长支持打回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就建议,孩子被对方打了就该打回去,并且家长要从小注意孩子的体育锻炼、增强孩子体格,“(但)家长也要教会孩子不要伤到别人的一些(要害)部位,要有规则意识。”





另一类家长则反对“以暴制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则认为,是否打回去也要看情况。在他看来,孩子被打如果只是偶然情况,或是无心之过,“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包容。但若后续玩笑升级,受欺负的孩子就应该反抗,要么直接打回去,要么寻求老师、父母帮助,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注意到了吗?两位老师的观点虽然些许不同,但都提到了“打回去”。这一点,对于部分性格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尤其有必要加强引导。

注意,这绝对不是宣扬以暴制暴,而是要让孩子在面对欺凌的时候学会反抗,因为从多起霸凌事件来看,被欺负者的忍让,换来的往往是更加严重的欺凌。

所以,“打回去”,不是鼓励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要给对方释放信息:我可不好惹,欺负我你也会付出对等代价。

还有一部分家长担心,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被欺负,但也怕他成为欺负别人的小恶魔。

这种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正如李玫瑾所说,青春期,即小学后期到中学,是孩子暴力行为的一个高发期。换言之,无论你家孩子在家多么听话、懂事,在青春期或许都有变成“恶魔”的可能。

那为何最终变成“恶魔”的始终是少数呢?在李玫瑾看来,教孩子“不要欺负别人”是一个家教问题,“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小的人,不能以大欺小”。

但要注意,在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之外,孩子还很容易遭到不良信息的浸染。

就拿此次山西大同的校园霸凌事件来说,抛开极端的家庭环境,两位9岁的低龄儿童究竟从何处习得此种欺凌、侵害方式的?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可能就是一种途径。

要知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0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占比已达52%,明显更低龄化了。但与此同时,如今不少学校里布置作业和交作业都在用网络系统或者微信了,孩子与同学、朋友间的社交也大多通过智能手机完成,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已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对此,专家的建议有二:一是建议家长借助工具监管孩子上网,类比游戏和短视频,父母可以借用手机自带的家长控制模式和各个软件平台自带的保护机制,强制过滤不适合孩子的内容;二是“堵”辅助“疏”,解决亲子信任问题,建议家长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是避免被欺负,还是避免成为欺负人的小恶魔,家长终究要记住:养育孩子类似播下一颗种子,无论是柠檬种子还是苹果种子,种子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但种子在幼苗时期很娇弱,需要农夫有足够的关心和关爱,一旦遭到过于恶劣的对待,幼苗就有可能被摧毁,或是变异成“魔鬼”。

作为家长

你对校园霸凌有何建议?

欢迎评论区交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上海之声 shh.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